Scroll Top
Chinese Cultural performance
中華文化攤位市集活動

中華文化源遠流長,透過「到校中華文化攤位市集」,我們將傳統智慧帶入校園,讓學生在互動體驗中認識文化精髓。活動涵蓋四大主題:傳統手工藝、古代運動、傳統小食與古代科技,每個攤位皆由專業導師或匠師親自帶領,結合示範與教學,打造一場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文化探索。

學生可親手體驗剪紙、香包製作等工藝,感受匠心與美感;透過射箭、投壺等古代運動,認識中華武藝與禮儀精神;在品嚐糖畫、茶果等小食的同時,了解飲食文化與節慶習俗;並透過古代科技模型操作,如指南針與活字印刷,激發對歷史創新與科學原理的興趣。

活動設計貼近課程需求,適合中小學主題週、跨學科學習或家長日安排,可依年齡層與場地彈性調整。透過這場文化市集,學生不僅能動手做、親身玩,更能在熟悉的校園環境中培養文化自信與多元素養,留下深刻的學習記憶。

傳統手工藝攤位
magic in chinese
彩虹書法

彩虹書法是一種融合色彩與書法的獨特藝術形式,將傳統毛筆字與繽紛色彩結合,讓每一筆都如彩虹般流動、鮮明。它不僅是書寫,更是一種創作——字中有畫,畫中有字,讓中文字在視覺上煥然一新。

中華文化表演
繩結

繩結是一種古老而實用的技藝,它源於人類對連接、固定與記錄的需求。它可以用來綁紮物品、製作裝飾、傳遞訊息,甚至在古代被用作記事的方式。繩索在手中交錯纏繞,透過手勢與節奏,形成具有功能性與美感的結構。

bianlian
風車

在文化層面,風車常被視為吉祥物,象徵順風順水、好運連連。在中國傳統節日如農曆新年或元宵節,彩色紙風車常見於廟會或市集,寓意驅邪迎福。它的旋轉不僅吸引目光,也喚起童年的記憶與節慶的氛圍。

O1cn01vs21bz2ibhxlsboo9 !!2216682609304 0 cib.310x310
川劇臉譜製作

川劇臉譜製作是一門融合繪畫、戲劇與文化象徵的傳統藝術。臉譜不只是角色的外貌,更是性格、身份與命運的視覺語言。每一筆色彩、每一個圖案,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涵。

contact juggling
香包

香包製作是一項融合中醫智慧、民俗文化與手工美學的傳統技藝。香包,又稱香囊,通常以布料縫製成袋狀,內裝乾燥的芳香藥材,如艾草、藿香、丁香、菖蒲等,具有驅蟲避穢、安神醒腦的功效

Jpg
扎染

扎染是一種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染布技藝,屬於「防染工藝」的一種。它的核心原理是在染色前,先將布料以捆綁、縫紉、夾壓等方式局部遮蔽,使染料無法滲透,從而形成獨特的圖案與色彩層次。

lion dance
麵粉公仔

麵粉公仔,又稱「麵塑」或「捏麵人」,是一種源自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。它以麵粉為主要材料,經過調和、染色與捏塑,製作出各種栩栩如生的人物、動物或吉祥造型。

Whatsapp 圖片2025 09 0502.36.36 6ef5bf05
中國書法

中國書法是一門以漢字為載體的視覺藝術,融合了文字、哲學、美學與個人修養。它不僅是書寫的技術,更是心境的流露與思想的延伸,被譽為「無言的詩、無形的舞、無圖的畫、無聲的樂」。

bianlian
造紙術

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,是人類文明史上極具影響力的技術革新。它的誕生不僅改變了文字記錄的方式,更深遠地推動了知識的傳播與文化的發展。

古代運動攤位
扯鈴空竹
扯鈴 / 空竹

扯鈴,又稱「空竹」,是一種源自中國的傳統民俗技藝與雜耍器具,擁有超過千年的歷史。它由兩個對稱的圓盤組成,中間以軸連接,透過一條繩子與兩根棍子操作,使其在空中旋轉、拋接、變化出各種花式動作。

轉碟
轉碟

轉碟,又稱「耍花碟」或「耍盤子」,是一項源自中國的傳統雜技藝術,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。它以一根細長的棍子支撐一個圓形碟子,透過手腕的旋轉動作,讓碟子在棍尖上高速旋轉並保持平衡。

Juggler ivan 課程及興趣班 雜耍比賽 12
打花棍

打花棍,又稱「花棍舞」,是一項源自中國的傳統民間技藝與健身運動,融合了雜技、舞蹈與節奏感。據傳,它起源於商朝,原本象徵百姓對暴君紂王的反抗,後逐漸演變為民間表演與健身活動

football cuju
蹴鞠

蹴鞠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以腳踢球為主的運動,被廣泛認為是現代足球的雛形。它的歷史可追溯至戰國時期,最早起源於齊國臨淄,原本是軍事訓練的一部分,用來鍛鍊士兵的體能與協調能力

contact juggling
投壺

投壺,是中國古代一項結合禮儀與娛樂的傳統遊戲,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時期,最初作為射禮的延伸,用以訓練君子風度與社交禮節。玩法是將箭矢以手投擲進壺中

bianlian
捶丸

捶丸,是中國古代一項極具文化底蘊的球類運動,被譽為「東方高爾夫」。它起源於宋代,由唐代的「步打球」演化而來,玩法是使用曲頭木杖擊打小球,將球擊入地面挖設的球穴中

lion dance
木射

木射,又稱「十五柱球」,是中國唐代興起的一種古代球類遊戲,兼具競技性與教育意義,被譽為「東方保齡球」。它的玩法是以木球擊打十五根立柱

bianlian
舞獅

舞獅是一項源自中國的傳統表演藝術,融合了武術、音樂與民俗文化,象徵驅邪避凶、祈福納吉。它常見於春節、開張、婚禮、廟會等喜慶場合,是華人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象徵。

Whatsapp 圖片2025 09 0502.36.36 6ef5bf05
踢毽

踢毽,又稱「毽子遊戲」或「足毽」,是中國傳統民間體育活動之一,歷史悠久、玩法多樣,深受各年齡層喜愛。它的核心玩法是用腳(或身體其他部位)將毽子踢起並保持不落地。

傳統小食攤位
magic in chinese
糖葱餅

糖葱餅是一種富有懷舊氣息的潮汕甜點,它的魅力不在於華麗的外表,而是那份簡樸卻令人回味的手工技藝。它的名字雖然帶有「蔥」,但其實與蔥毫無關係,而是因為糖被拉成中空、細長、潔白的形狀,看起來像蔥白,才得此名。

中華文化表演
龍鬚糖

龍鬚糖,又稱「龍鬚酥」、「銀絲糖」、「麵線糖」,是一種源自中國的傳統手工甜點,以其細如髮絲的糖絲外觀而得名。據傳,它起源於清朝宮廷,御廚以麥芽糖拉絲製成,形似龍鬚,故被賜名為龍鬚糖

Beautifully arranged sugar coated grape and strawberry. tang hu lu
冰糖葫蘆

冰糖葫蘆是一種源自中國北方的傳統甜點,尤其在北京、天津一帶最為人熟知。它以山楂為主角,串成一排後裹上熬煮過的糖漿,冷卻後形成晶亮的糖衣,酸甜交織、外脆內軟,是冬日街頭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。

43f566b9b1844b9b8a2eb618a713483c 1280w 960h
麥芽糖餅

川劇臉譜製作是一門融合繪畫、戲劇與文化象徵的傳統藝術。臉譜不只是角色的外貌,更是性格、身份與命運的視覺語言。每一筆色彩、每一個圖案,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涵。

contact juggling
湯圓

湯圓是一種深具文化意義的華人傳統甜點,通常以糯米粉製成,圓潤柔軟,象徵團圓與幸福。它不僅是冬至、元宵節等節慶的代表性食品,也常在婚禮、祭祖或家庭聚會中出現,寓意「圓滿」、「團聚」與「甜蜜」。

bianlian
糯米糍

糯米糍是一種深受喜愛的中式甜品,源自廣東、香港、澳門等地,也常見於台灣。它的外形圓潤、口感煙韌,與日本的麻糬相似,但在餡料與風味上各具特色。

lion dance
糖畫

糖畫是一門融合甜點與藝術的傳統民俗技藝,起源可追溯至中國明清時期,甚至有傳說認為唐代詩人陳子昂曾以糖作畫,後來傳入宮廷,成為御前趣味

Whatsapp 圖片2025 09 0502.36.36 6ef5bf05
缽仔糕

缽仔糕是一種源自廣東台山的傳統粵式糕點,後來在香港街頭發展成為極具代表性的懷舊小吃。它的名字來自製作方式——將米漿倒入小瓦缽(即小碗)中蒸熟,食用時再用竹籤挑出來,方便手持享用。

bianlian
雞蛋仔

雞蛋仔是一種源自香港的經典街頭小吃,也被稱為「港式蛋仔」或「Egg Waffle」。它的外形獨特,由一個個圓球狀的蛋漿組成,外層酥脆、內裡柔軟,帶有濃郁蛋香,是許多港人童年的味道。

其他服務
magic in chinese
活動場地佈置

中華文化活動的場地佈置,是營造氛圍、深化參與者文化體驗的關鍵一環。無論是校園文化日、市集嘉年華,還是企業推廣活動,透過精心設計的佈置,能讓人瞬間沉浸於濃厚的傳統氛圍之中。

中華文化表演
漢服租借攤位

漢服租借攤位是許多中華文化活動、市集最受歡迎的體驗區之一。這類攤位不僅提供漢服租借,還常結合古風攝影等服務,讓參與者能即場「穿越」成古人,沉浸式感受傳統服飾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