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croll Top

SEN特殊教育需要支援雜耍班

課程簡介

本課程專為有特殊教育需要(SEN)的學童及青少年而設,包括自閉症譜系(ASD)、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(ADHD)、讀寫障礙、發展遲緩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。 課程以雜耍藝術為媒介,結合遊戲化教學與感官統合訓練,讓學員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扯鈴、拋球、轉碟、花棍等技巧。

我們的導師團隊具備特殊教育培訓背景,能因應每位學員的能力與節奏,提供個別化支援與正向鼓勵。課程不僅著重技巧學習,更關注情緒管理、專注力培養、手眼協調、團隊合作及自信心建立。

課程特色

  • 個別化教學:按學員能力調整內容與進度

  • 多感官學習:結合視覺、聽覺、觸覺刺激

  • 社交互動訓練:透過小組活動促進溝通與合作

  • 正向引導:以鼓勵取代批評,建立自信

  • 安全環境:使用適合兒童及青少年的安全器材

適合對象

  • 有特殊教育需要(SEN)的兒童及青少年

  • 希望提升專注力、協調性與社交能力的學員

  • 學校、社福機構或家長為孩子尋找興趣班

課程特色

個別化教學:
因材施教,貼近每位學員的步伐

在課堂開始前,導師會先透過觀察、簡單的互動遊戲和器材試玩,了解學員的專注時間、動作靈活度、情緒反應及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。 例如,有些學員可能對快速拋接感到緊張,我們會先讓他們用柔軟的布球進行低拋練習,並在地面鋪上軟墊,減少失誤時的壓力感。

課程中,我們會將動作拆分成更小的步驟,例如「握球 → 輕拋 → 接球 → 回到起始姿勢」,每一步都會反覆練習,直到學員能穩定完成,再進入下一階段。 對於進度較快的學員,導師會即時加入花式變化,例如「交叉拋接」或「雙手交替」,保持挑戰性。

這種靈活調整的方式,讓每位學員都能在自己的節奏中獲得成就感,而不是被迫跟上統一的進度。

多感官學習:激發全腦潛能

我們的課堂設計會同時調動視覺、聽覺與觸覺,讓學員在多重感官刺激下更容易專注並記住動作。 例如,在學習扯鈴時,導師會使用鮮豔色彩的鈴體,並配合節奏明快的音樂,讓學員在視覺與聽覺的引導下找到拋接的節奏感。

觸覺部分,我們會準備不同材質的器材——如柔軟的布球、輕盈的塑膠碟、帶有防滑握把的花棍——讓學員在手感上建立對器材的熟悉度。 有些 SEN 學員對特定材質特別敏感,我們會先讓他們用手觸摸、感受重量與溫度,再進行動作練習,減少抗拒感。

這種多感官結合的方式,不僅能提升動作協調,還能幫助大腦建立更穩固的動作記憶。

社交互動訓練:在遊戲中學會合作

我們會設計許多需要互動的練習,例如「雙人傳球挑戰」——兩位學員面對面站立,互相拋接器材,並嘗試逐步增加距離或速度。 在這個過程中,他們需要用眼神確認、用語言提醒,甚至用手勢協調,這些都是自然的社交練習。

另一個常用的活動是「小組接力表演」,每位學員完成一個動作後,將器材傳給下一位,直到全組完成一套連續動作。 這不僅訓練了合作與耐心,也讓學員學會等待與配合他人節奏。

對於害羞或不善表達的學員,導師會安排他們與性格開朗的同伴搭檔,並在過程中引導他們用簡單的詞語或手勢進行交流,逐步建立社交自信。

正向引導:用鼓勵點亮自信

我們相信「被看見的努力」比「被糾正的錯誤」更能激發動力。 因此,當學員完成一個動作,即使不完美,導師也會先肯定他們的嘗試,例如:「很好,你的拋球高度比剛才更穩了!」

對於容易挫敗的學員,我們會採用「小步成功法」——將一個看似困難的技巧拆成多個可達成的小目標,讓他們在每一步都能獲得正向回饋。 例如,學習三球拋接時,先從單球拋接開始,再進入雙球交替,最後才挑戰三球連續。

此外,我們會引導學員用「我可以做到」的語句自我鼓勵,並在課堂結束時回顧自己的進步,讓自信心在一次次的成功中累積。

安全環境:安心學習,快樂成長

安全是我們設計課程的首要原則。 所有器材都經過挑選,重量輕、邊緣圓滑,並採用柔軟材質,避免碰撞造成傷害。 課室空間會保持寬敞,地面鋪設防滑墊,並確保每位學員之間有足夠距離進行動作。

導師與助教會在課堂中不斷巡視,及時協助需要幫助的學員,並在每次活動前重申安全規則,例如「拋接時注意周圍」、「器材掉落時不要急著撿」。

我們相信,當學員感到安全與被照顧時,他們才會更願意嘗試新動作,並在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。

如貴校或機構有意安排到校雜耍課程,我們樂意提供課程建議、示範教學與報價方案,攜手打造一個充滿創意、活力與教育意義的學習旅程。